俗話說將門出虎子,虎父無犬子。但從古至今,虎父之後,犬子者眾,虎子者少之又少。三國時代一等一的戰將張飛,他的次子張紹就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犬子,搞得《三國演義》中在張飛死後,也只能拿張飛早夭的長子張苞做文章。
然而,歷史上張飛長子張苞的生平事跡,在正史中缺乏詳細的記述,在《三國志》中對張苞的記載只有簡單的五個字:「長子苞,早夭」。在古漢語中,「夭」有短命之意,「少壯而死曰夭」。至於張苞的早夭到底早到什麼程度,《三國演義》中寫他在蜀漢建興七年(公元229年)隨諸葛亮二出祁山時,死於戰場意外。
但實際上,張苞真實的死亡年份很可能比這要早很多。他沒有機會跨馬出征,以戰場上縱橫搏殺的勇武,去致敬父親張飛當陽長坂坡據水斷橋的威名。
張飛共有兩子兩女,同樣是在《三國志》中的記載,由於身為長子的張苞早逝,因此公元221年張飛死後,其爵位便由次子張紹承襲。而張苞雖然早逝,但他生前卻育有一子張遵,張遵在蜀國官至尚書。這位張飛的孫子在蜀漢滅國的公元263年,隨諸葛瞻防守綿竹,力戰而死。
從這幾個人物的歷史記載來推斷,張苞很可能死在公元221年之前,也就說他死在其父張飛還在世時。否則,按照通常的繼承方式,張飛死後的爵位應由長子張苞承襲,張苞死後再由其子張遵承襲爵位。這樣的話,張飛的西鄉侯爵位就基本不可能傳到不爭氣的次子張紹頭上。
張飛一時英傑,威名傳千古,可惜長子長女先後早逝,次子次女則降入於魏,只有一孫在史冊上留下忠烈的事跡。《三國演義》中雖然塑造了張苞騎射武藝高超、白袍銀鎧的英武形象,把他寫進了劉備伐吳和諸葛亮伐魏的事件中,但終究要給他寫上英年早逝的結局,慨嘆「武侯淚向西風灑,為念無人佐鞠躬。」